小儿脑瘫康复要点
小儿脑瘫确诊后除积极对症正规治疗外,还应积极康复训练,小儿脑瘫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康复训练也很关键。对于家长来说,首先要注意的是对孩子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此外,在脑瘫康复过程中也要注意对患儿的生活护理方式。比如,家长除睡前给小儿按摩外,在白天按上述方法,再加1~2次治疗,以利于提高治疗效果;脑瘫小儿身体抵抗力大都低下,要避免接触患有传染病和急性感染性疾病的人。
小儿脑瘫是由固定的脑部病变所引起,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但如能早期发现,给予适当治疗,可减轻功能障碍;平时要加强对患儿的护理,要给予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小米粥、牛奶等,并要多给患儿吃水果和蔬菜;还应该让患儿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如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语言训练和预防肌肉挛缩的措施等。
对于小儿脑瘫,还是要的使用康复仪器进行辅助治疗。
经颅磁电疗仪是我公司科研人员在相关领域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研究,采用生物信息模拟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研制而成。重复性经颅磁rTMS(负极性交变电磁场)刺激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物理治疗因子难以透过颅骨屏障的难关。
经颅磁电疗仪的治疗原理:
(一)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帽
以脑生理学、磁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临床脑病治疗学为基础,通过特制的治疗发生体输出特定规律的经颅磁刺激(负极性交变电磁场)。经颅磁刺激对脑组织的生理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脑血管弹性
2、 改善病灶区的血液循环
3、 改善脑组织的代谢环境
4、 引导患者脑磁功能趋向正常化、秩序化。
变频震动按摩功能----治疗帽
1、激活脑细胞、舒缓疲劳、减轻压力、提高睡眠质量。
2、提高头脑清晰度和反映能力
(二)仿真生物电刺激小脑顶核----耳后电刺激
仿真生物电(无序波)通过乳突穴颅外刺激小脑顶核、脑细胞和脑血管,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作用,以起到脑功能恢复的效果:
1、舒张脑血管、改善血管弹性,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微循环。
2、启动脑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脑细胞的代谢环境,使受损脑细胞代谢加快。
3、稳定脑神经细胞膜电位,抑制去极化波,引导非正常脑电趋向正常。
(三)仿真生物电刺激肢体神经肌肉---肢体电刺激
通过仿真生物电刺激,使患肢以被动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方式来模拟主动运动,达到以下疗效:
1、在患肢周围神经及肌肉周围受到仿生电刺激的同时,电刺激也可以传入神经脊髓并投射到高级中枢去,使病灶尚未完全坏死的神经细胞兴奋性得以提高,从而起到促进其功能重建的作用。
2、仿真生物电刺激能够降低突触传导阻力,从而可以在病灶区周围网样的神经突触联系中形成新的传导通路。
3、由于周围性代偿的存在,在瘫痪的肌肉受到电刺激时,尚有功能的肌纤维可以增粗——使肌力有所增加;尚有功能的运动神经末梢可以增加其分支,以支配失神经支配的肌肉纤维,使功能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