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血管堵塞,血液黏稠的四大信号
血液黏稠在医学上叫高黏血症,常见于中老年人。
很多人往往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为一谈,但其实不是一回事。 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过高。血稠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和气候等。 对一个人来说,血液黏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中。 血液黏稠的症状 晨起头晕,晚上清醒 下蹲困难,胸闷气短 午饭后犯困,必须睡觉。 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 多喝水 很多人血稠是因为喝水少、出汗多、血液浓缩所致,这种情况在夏天尤为明显。 饮水可使血液变稀,但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1小时、晚间就寝前可喝水约200毫升。 多运动 血液黏稠的人应该多运动,有时间就多走走,运动可以使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加快身体代谢,防止血液黏稠。 运动强度不宜过高,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轻中度有氧运动即可,每周3~5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当然运动后不要忘记补充水分。 饮食清淡 动物内脏胆固醇较高,多吃会增加血液黏稠度。 另外,高脂类食物和甜食,也可以增加血液黏稠度。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则有助于降低血液浓稠度。蔬菜和水果里面有大量水分,还富含维生素C和粗纤维。 维生素C可以辅助降血脂,粗纤维可以阻止胆固醇吸收,有利于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药物治疗 血液黏稠对健康的影响可大可小。平时一定要做好水分补充,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